作为三宝之首的人参,凝聚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与人参有关的生产劳动、医药饮食、经济贸易、民风民俗、神话传说、艺术创作等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人参文化。
历史文化:在古老习俗中的印记
人参是一味神奇的植物,不仅仅在于它的药效和药性,更在于它区别于其他植物而产生独有的文化。
西汉末年《春秋纬》有“瑶光星散为人参,废江淮山泽之祠,则瑶光不明,人参不生”之句,把人参的生长与天象结合起来,可谓是人参文化的最初萌芽。
在吉林,人参文化独特而厚重。
据《太平御览》记载,早在公元3世纪中叶,长白山区已经有人采挖人参。在长期寻采山参的过程中,长白山区的劳动者形成了一套包括专用语言、行为规则、道德操守、挖参技术、操作禁忌、野外生存技能、专用工具器物等多方面内容的独特习俗,在采参者中以口传身授方式相沿至今。
每年农历六七月份,长白山山麓的采参人都会带上充足的食物和水,踏上采参的旅程,他们称之为“放山”。2008年6月,这种独特的、古老的长白山采参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医药文化: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
我国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有4900种左右,为什么单单有人参文化?长白山有2000多种植物,而形成神话传说的只有人参。
这离不开人参的药用价值。据人参文化研究专家通化师范学院孙文采教授2013年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参的应用史已有五千余年。十六国时前秦陇西安阳人王嘉在《拾遗记·炎帝神农》中这样记载:“神芝发其异色,灵苗擢其嘉颍。”“灵苗”即人参。
在古老的中药典籍中,人参的名字频繁出现,被称为“百草之王”。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千年来,中药典籍中人参都被奉为上品。
汉代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113首处方中,用人参的处方有21首。唐代药王孙思邀的《千金方》收载的5300首处方中,配有人参的处方有358首。
在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医药论著大批问世,其中与人参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他整理出67个运用人参的处方,就其内容精深和字数浩繁而言,“人参”项下所载数量超出了《本草纲目》中任何一味药。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收载的2218首处方中,含人参的处方为509首。清代许多中医中药典籍里,都把人参放在第1页第1味药的位置,使人参成为“中药之王”。
人参既是治疗药,又是保健品。人参被誉为“滋补之宝”,这并非言过其实。它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而长白山人参被应用的1700多年历史中,人们的基本共识是:人参是采天地之精华,具有大补元气、扶正固本、抗疲劳、抗衰老、抗缺氧、抗癌等多种功能。
传奇文化:在人文历史中的传承
人参的传奇文化最早见于《春秋运斗枢》的记载,南北朝时已形成人参传说的简单情节。《梁书》记载:“陈留孝子阮孝绪,因母病到钟山采参,鹿引获此草,服之遂愈。”《太平御览》亦载:“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但一人参枝首,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状,去之,后呼声遂绝。”
明朝李言闻作《人参传》,清代陆烜作《人参谱》,更是独具匠心,弥足珍贵。但要想内容鲜活生动,还必须走进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从文学到文艺,从文艺到文化,从文化到文明。茫茫的原始森林,美丽的人参故事、古老的人参歌谣,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记忆中的永恒。
相信,流淌千年的人参文化,必将源远流长。
来源: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1743819789468195/?channel=&source=news
标签:
扫一扫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22-2422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