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1985年版人参条称:“(人参)甘、微苦,平。”较1977年版有了重大的变动。1977年版原称“(人参)甘,微苦、温。”
从人参药性“甘、微苦,温”到甘,微苦,平”是对人参药性认识的又一大转变。
考人参的药性所属,从来众说纷纭。如:《本经》“味甘,微寒。”《别录》“微温。”张元素:“性温,味苦。”李杲:“甘、温:”李言闻:“生凉,熟温。”陈修园:“甘寒。”《中药大辞典》:“甘,微苦,温。”《中药学》“甘,微苦,微温。”
以上各家对人参药性之属寒、属温,虽说法不一,但尚未有一家以人参性平立说者。
人参药性性平说,始自清末张秉成《本草便读》(1887年)一书,该书首称:“人参,性禀甘平。”并据五行立论、述其性平的理由。张氏说:“此物得土之旺气而生,故能大补中州元气,以真元之气起于阴中上及于肺。人参能从阴中补阳,使脾肺元气皆旺、则脏腑之气血均受其荫庇,自然阳生阴长,为补药中纯厚之品。同干姜、附子则补而兼温;同石膏、知母则补而兼清;古人发表攻里诸方每每加用,故有深意。…由是观之,可见人参之性亦如土之性,土无定位,德备四隅之象矣。”
据张氏“人参之性亦如土之性,土无定位”推论,则人参亦无定性。人参无定性,则为:不寒,不热,不温,不凉。而不寒、不热、不温、不凉,是谓平性。张氏认为人参为平性者,或即此理。
此外,张氏认为人参之寒、温,与配药石膏、知母;干姜、附子有关。
《中国药典》1985年版将性平作为人参药性的国家规范,是在众多当代中医中药学术权威集思广益下所作的结论。新药典人参条中还规定,无论是生晒参与蒸制参;白参与红参;山参与园参,都只具一性,统属平性。现在公诸于世,供医人遵用,谅能得到广大中医中药同仁的支持与认真执行。
来源:药学通报198年第23卷第10期
作者:孙启明
标签:人参
上一个:人参药性历史沿革的几个问题 下一个:黑参国内外研究进展
扫一扫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22-2422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