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中医药是如何在“战疫”中发挥作用的?
企业新闻

中医药是如何在“战疫”中发挥作用的?

  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是中国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显著特征。自疫情发生后,在缺乏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凭借历史上针对瘟疫的扶正祛邪、辨证论治方法,全程参与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中西医优势互补、双管齐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此次抗疫中,中医医院、中医团队参与救治,中医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定点医院若干重症病区和方舱医院,其他方舱医院派驻中医专家。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分类救治,对轻症患者实施中医药早介入早使用;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行中西医结合;对医学观察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服用中药提高免疫力;对出院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方案,建立全国新冠肺炎康复协作网络,提供康复指导。
博鳌亚洲论坛6月初曾举办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筹备工作视频专家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受邀出席,孙达在会上梳理了全国中医药系统在疫情期间所做的工作,其中就提到,中医药治疗方案,成为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轻症中医药治疗全覆盖,重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了解详情请戳篮字《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孙达:将中医药打造成为全球卫生治理的国际公共产品》)
白皮书的数据也显示,在救治患者方面,中医药物参与救治确诊病例的占比达到92%。其中,湖北省确诊病例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并筛选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三药三方”为代表的针对不同类型新冠肺炎的治疗中成药和方药,临床疗效确切,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促进了核酸转阴,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
实际上,本次疫情不仅激发了中国公众对中医的需求,而且还影响到国外。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在相应指南中已经删除了“人们不应当使用传统草本药物”,原因是之前的语言过于宽泛,没有考虑到很多人都会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缓解冠状病毒引发的轻症。此前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商贸中心免费赠饮“化湿防瘟饮”,吸引了当地居民踊跃尝试。
现在,中国已通过远程视频交流、提供技术方案等,向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新加坡等国家分享救治经验,已经向意大利、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了中成药、饮片、针灸针等药品和器械。
那么,中医药是如何在“战疫”中发挥作用的呢?
中医药的早期介入
——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
2020年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央肺炎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张伯礼刚到武汉的时候,便建议对发热、留观、密接、疑似的“四类人”全部给予中药,因为无论是对于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冠肺炎,中药都是有一定疗效的。让病人先吃上药稳住情绪,一两天退热了,就有信心了。由此可见,中医认知疫病的诊疗模式,在瘟疫流行时期,对易感人群、无明确病因而有异常症状或体征的疑似病例、未确诊的病人均能有效干预。
全面覆盖轻症、普通症患者
——江夏方舱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成功尝试
第一支中医医疗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5个中医院校的中医专家组成,进驻江夏方舱医院,为里面的564个轻症、普通型患者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患者全部吃中药,辅以太极、八段锦、针灸、按摩、穴位敷贴等中医特色项目。必要时进行化验检查、移动CT、吸氧、基础西药或输液治疗。
结果显示,中药对于轻症患者完全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与未使用中药的其他方舱医院相比,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显著提高,退热时间、痊愈时间明显缩短,轻症转重症比率明显降低。自2月14日开舱至3月18日宣布休舱的34天内,没有一例转重症,没有一例复阳,没有一个医护人员感染。取得经验后,其他十几所方舱医院近万名患者几乎全部使用中药,覆盖率达到95%。
重症辅助治疗力挽狂澜
——ICU内外的中西医合作
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生命支持至关重要,结合西医常规治疗,中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例如,有的病人氧合水平比较低,血氧饱和度波动。这种情况下,尽早使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服用独参汤,往往一两天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就稳定了,再过一两天氧合水平就上去了。有的病人上了呼吸机,但人机对抗,患者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影响氧疗效果,此时采用通腹泄热的承气汤类方药,一两剂药大便泄通,胀满消除,氧疗效果明显提高。
翻译成中医理论,炎症就是毒,凝血就是瘀。有些患者肺部感染控制不佳或吸收慢,加注热毒宁、痰热清注射液,就可以和抗生素起到协同效应,患者从而被治愈。重症患者由于炎性因子风暴,加重炎症反应,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显著控制炎性反应综合征。其作用机制是阻断新冠肺炎引起的炎症风暴和微血栓形成,从而将重症肺炎的病死率降低8.8%。
中医药的愈后防复
——新冠肺炎的恢复期调养
部分出院患者虽已达到解除隔离及出院标准,但仍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渗出、肺功能受损、肺纤维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康复调理。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包含恢复期指导处方的方案共17套,包含31首恢复期处方。患者证型以肺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中医处方多在香砂六君子汤、生脉饮、沙参麦冬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加减,通过党参、黄芪、沙参、麦冬、藿香、砂仁等药物健脾益肺、益气养阴、化湿祛邪,结合传统功法、中医外治疗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脏腑功能恢复,真正的做到“瘥(chài,病愈)后防复”。
中医药将纳入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中医药未来将有望被纳入中国的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中。
5月22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下发《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指出,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调整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坚持中西医并重。着眼我国国情实际,探索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改善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基础条件。其中,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按标准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提升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能力。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中医机构建设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或三级水平的实验室,健全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
中国各地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布局也在提速。
在学术方面,6月6日,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广东省中医院团队编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医案精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证护理案例精选》在北京首发,两部图书是我国首个新冠肺炎中医医案类专著。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医案精选》通过在武汉市多家医院隔离病区近60天的一线取证,为全球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中医、中西医协作的中国经验。
在卫生体系建设方面,6月3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岷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指出,江苏省将推动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特别是重大传染病防控医疗救治工作,加强传染病医院中医科室建设,促进早期介入、全程参与、特色发挥。同时,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能力建设,并遴选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医医院,重点提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水平。
安徽省也表示要将中医药全面融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统筹谋划“十四五”中医药发展。6月1日正式实施的《安徽省中医药条例》显示,未来安徽省每个市、县人民政府至少建立一所独立公立中医医院,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床位占标准床位的比例应当不低于百分之五。
本文综合自 北中医博物馆、第一财经、学习时报、经济参考报等


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一扫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022-242226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