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法实施三周年,中药行业巨变
1、中药行业迎来巨大发展
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三年来,无论是在中医领域,还是在中成药生产企业,该研发新品的研发新品,该进行技术创新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中成药领域实行了产业的升级和剂型的转型,能口服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整个中医中药都呈现出一品欣欣向荣的景象。
尤其是今年年初全国上下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治疗效果,得到了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普通患者的一致好评。在之后的中央“两会”上,又迎来大力弘扬中医中药文化、打造中医中药品牌的时代春风,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这些从事中医中药事业的中药人。
建国以来,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中药,由于各种因素发展的不是很快。只是在近十年,尤其是在实施中医药法的三年来,中医中药产业才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中药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同仁堂、云南白药、陈李济、片仔癀等一些百年老厂重现辉煌;又诞生天士力、步长、以岭等一系列年轻的优质中药生产企业。也创造了安宫牛黄丸、复方丹参滴丸、云南白药、脑心通、连花清瘟等著名品牌,谱写了一曲弘扬中医中药文化的生命赞歌。翻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曾经涌现出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等那样的医圣、药圣,编写出《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中医和中药医学药学著作,中医中药在我国历史上独领风骚几千年。只是到了近代和现代,在西药的冲击下,才蜕变成现在这种境地。不过中医中药的医术和疗效,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救死扶伤的实践中得以验证,尤其是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同时,我们国家在扶持中医中药的健康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三年前出台了中医药法,加上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众多关于中医中药方面的政策,加大了对中医中药的资金投入,使得一批有思想、有品种、有创新意识的中药生产企业能够在逆境中奋起,成为医药市场的佼佼者。
2、勇于创新的企业才有未来
中医中药的好光阴即将到来,但是世上所有的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企业和企业家,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虽说有了好政策、好方向,但不是每一个中药企业都能享受到平等的红利。如果依然固步自封,抱守着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的观念,那再好的政策也是等于零。必须创新意识,敢于拼搏,抓住时机,才有可能在中医中药领域里大显身手。
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我们做中药的企业也有有策略,要有全局的观念。我们生产出来的品种,重点市场、重点客户在哪里,是医院还是药房,是高端还是基层?品种的定位一定要结合当前我国医疗卫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药品本身的特性,中成药在治疗慢性病、常见病、特殊病种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
今后,可以成为三甲大医院的辅助药品和各级中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主打药品,也是连锁药房的必备药品。尤其是通过这次抗击疫情,因价廉质优、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比价明显而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同,国家也适时推出了几款中成药作为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家庭必备药,充分说明了中医中药的春天已经来到。
3、中医药的传承更重要
中医中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理应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们有很多经典名方,很多道地药材生长在我们的土地上,千千万万个扎根于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应该有义务也有能力把中医中药的品种做好。我们更期待的是全民族一起来弘扬中医中药文化,共同来打造中医中药品牌,让中医中药这块历史的瑰宝在当今的社会中再度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在实施中医药法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我们自己的不足,无形中阻碍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在无数的中药品种中也是参差不齐,有高举高达质量品质的名优产品,用的是道地药材;有的是只考虑生产成本只求基本达标的产品,用的是到处都可以买到的一般药材。因此,市场上的销售价也就出现高低不一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产品的可信度。
中药产品也要创品牌,当然不是靠做广告创品牌,而是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用上好的道地药材,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虽说价格高一些,但是一分价钱一分货,高质量的产品肯定会产生高质量的疗效。
领参堂,迎大健康朝阳产业趋势,传承千年
人参滋补文化,结合现代工业科技,以“百草之王”药食同源
人参为主要原料的营养滋补品,开袋直接服用,科学高效便捷,“喝着吃”开启服用
人参营养滋补新方式。
对于中医药法,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读懂、弄会,关键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并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要弘扬中医中药文化,打造中医中药品牌,是一场长久的、甚至要用几代人的心血而完成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有这个决心与恒心。